標志性的前后甲板四座雙聯裝主炮塔、緊湊美觀的艦橋、動力十足的高壓重油鍋爐……這個夏天,在二戰中沉沒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在冰城的街頭“重現江湖”,不少曾路過南崗區繁榮街的市民都在一位大爺的金屬敲打聲中見證過這艘戰艦的“重生”。“這艘艦是用不銹鋼板按300:1的比例制作的,花了我大概3個月的時間,純手工制作。”艦船的“建造者”、今年65歲的于顯華大爺告訴記者,制作各類金屬模型近20年,每次打造出細節復雜的老式戰艦都是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硬核”大爺演繹另類鐵藝
“廢物利用”造就逼真細節
一張桌子一壺茶,一個鐵剪、U形鐵、手槍鉆、電烙鐵等工具俱全的工具籃,若干張鋪在地面上的不銹鋼板……今年開春后的幾乎每一個晴朗天空下,繁榮街周邊居民都會看到于顯華大爺在街邊忙碌“造船”的身影。
俾斯麥號戰艦細節圖
“這個俾斯麥艦還沒有進行最后的涂裝,一旦涂裝完畢,那看起來就更帶勁了。”為了證實自己所言非虛,于大爺特地把家中另一艘涂裝過的“密蘇里號”搬到外面供大家欣賞,明媚陽光下戰艦泛起的金屬光澤吸引了許多路人駐足觀看。
德國戰艦俾斯麥號模型
于大爺說,由于自己并不是按照正規圖紙制作戰艦,因此在制作過程中多少會遇到一些困難。“像俾斯麥艦,我就是看著一個商店出售的塑料模型包裝上的圖片來做的,戰艦不同部分的比例需要自己用尺子一點點量。”于大爺告訴記者,因為細節非常復雜,制作老式戰艦是“模型圈”里公認最能體現制作者精湛手藝的方式。“現代化兵器比如說航母的船體都是比較平坦的,沒啥挑戰性。”
于顯華制造模型所用工具
目前于大爺家中還保留著俾斯麥號、密蘇里號兩艘長度超過一米的大型艦船模型。“相對于制作工藝,如何還原船體上的眾多微小細節更具難度。”于大爺說,由于部分配件所需規格過小,不便制作,他便想到了“廢物利用”的方法,極盡可能的從其他生活用品上尋找可替代的部件。在他制作的戰艦模型上,除了主材料鋼板是購買的以外,很多零部件都是“再利用”的典范:用紗網制作雷達、用傘骨制作船體上的圍欄、用發光二極管制作照明燈、用女式提包上的磁鐵扣讓炮塔模型吸附在船體上……也恰恰是因為這些細節,他所制作的船模具有超高的還原度。
專注模型制作20年
有興趣更需“耐得住寂寞”
于顯華與美國密蘇里號戰艦模型合影
于大爺告訴記者,自己退休前是紡織廠的鉗工,年輕時就對各類兵器很感興趣。“2000年左右,一個朋友因緣巧合下想把戰列艦模型作為禮品贈送友人,便求助我幫忙,從那時開始我就利用業余時間開始制作各類鐵藝模型。”于大爺說,近20年來,從虎、豹式坦克、埃菲爾鐵塔等“小件”,到大型戰列艦等“大件”,自己做過的模型不計其數,大多數都贈送給了身邊的親戚朋友。
“做模型的技術對于技工出身的我來說不是難題,對兵器的愛好和制作模型的耐心才是最重要的”。于大爺回憶,自己剛開始制作美國驅逐艦“斯普魯恩斯號”時還未退休,每天下班吃完飯后就在街面的“工作臺”上研究艦炮、桅桿、艦島的整合安裝和細節對接,經常做著做著就到了凌晨兩三點鐘。“也曾有人找到我想學手藝一起做模型,可最多也就堅持一周,就都打退堂鼓了。”于大爺說。
俾斯麥號與密蘇里號合影
除了熱愛,家人的支持也給了于大爺不少動力,于大爺的老伴楊杰大娘告訴記者,家里人始終很支持于大爺做鐵藝。“平時他在外面做這些模型,我就給他做一日三餐、端茶送水,只要他身體健康,怎么樣都無所謂。有時孫女也會過來玩,還會和爺爺一起動手制作模型,爺倆玩的可好了。”